暨南大学崇爱医院儿科 https://myyk.fh21.com.cn/hospital_7361/tsyl/ertongzenggao/ 国家疾控局副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洪兵17日表示,核酸检测是疫情早发现的重要手段,是评估疫情风险、及时采取措施防范疫情传播扩散的重要前提。无论是防控方案的第九版,还是这次二十条优化调整措施,都对常态化核酸检测和发生本土疫情后的区域核酸检测都做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各地要基于疫情风险,科学精准组织开展核酸检测,“既不能层层加码,也不能随意减码”。 在17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发布会上,有记者问:二十条优化调整措施中对规范开展核酸检测有哪些具体要求?对于各地的常态化检测如何开展、开展的频次以及相应的公共场所查验等各个方面有哪些要求? 01.连续3次检测无社会面感染者,停止全员核酸沈洪兵在作出上述回应的同时指出,常态化核酸检测要求。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主要是严格落实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的核酸检测要求,做到应检尽检,确保高质量、符合频次要求的核酸检测,不得随意不检、漏检。也不能擅自扩大核酸检测范围。发生本土疫情后,要在流行病学调查基础上,根据疫情发生地区人口规模大小、感染来源是否明确、是否存在社区传播风险及传播链是否清晰等因素综合研判,根据风险大小,按照分级分类的原则,确定检测人群的范围、频次和先后顺序。如果当地疫情仅有零星的感染者,传播链条清晰,在没有社区传播风险的时候,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当疫情存在扩散风险时,疫情所在的区可以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每日开展一次全员核酸检测,连续3次核酸检测没有社会面感染者后,间隔3天再开展一次全员核酸检测,无社会面感染者可停止全员核酸检测。感染者活动频繁、停留时间长的其他区,可基于流调研判,划定一定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原则上每日开展一次全员核酸检测,连续3次核酸检测无社会面感染者可以停止全员核酸检测。 02.3岁以下婴幼儿等特殊人群可免查核酸阴性证明 关于公共场所查验核酸检测证明的有关要求,国家疾控局副局长沈洪兵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为有效防范疫情扩散蔓延,跨区域流动人员凭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乘坐飞机、高铁、列车、跨省长途客运汽车、跨省客运船舶等交通工具,抵达目的地后要按照属地要求进行“落地检”,入住宾馆酒店和进入旅游景区人员需要查验健康码和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3岁以下婴幼儿等特殊人群可免予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03.可合理增设采样点位、增加采样人员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表示,按照二十条措施当中关于核酸检测的优化措施,发生聚集性疫情的时候,只有在感染来源和传播链条不清、发生社区传播和疫情底数不清的时候,开展区域全员核酸检测。而且开展区域全员核酸检测当中,要求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这是有组织地进行的。 居民有义务参加检测,同时相关部门也会按照全员核酸检测的要求,做好不同风险区域内的不同方式的采样安排。比如说,高风险区的一些特殊人员需要上门采样,有的要进行单人单采,有的要进行一户一采,同时对风险比较低的区域,可以安排“十混一”采样。 关于核酸检测点的布局,事实上是常态化疫情防控的一种安排,是方便群众愿检尽检和应检尽检的安排。关于这项工作,国家卫健委多次进行了部署。 第一,要优化采样点的布局,对采样点实施网格化管理,覆盖辖区内的服务人群。 第二,要向社会公布采样点的相关信息,也可以通过建立和完善电子地图,及时更新,方便群众的查询,并就近方便进行采样。 第三,合理安排采样时间,优化采样人员的班次。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错峰提供采样服务。 第四,国家卫健委要求各地做好采样点供需情况的监测,密切关注群众检测的需求,针对人口密度较大、人流量比较高的社区和场所,通过增设采样点位、增加采样人员等方式,扩大采样服务的供给。 (大河健康报记者梁露露实习生张馨月整理) ![]() |